|
|
目前,国内对煤泥的热能干燥脱水,基本上采用直接或间接换热方式干燥技术,较突出的是转筒式干燥机和带式碎干机,自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两种干燥机也在不断改进,在煤泥干燥领域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是,受传统换热方式的制约,二者始终表现为干燥效率低,耗能大,温度高低不稳定,热损耗高,实际产量低;同时,干燥机体积庞大,系统占地面积大。因此,上述两种干燥机对煤泥干燥在技术和效率上尚存在局限性。 在总结了各类干燥设备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一种新型的煤泥干燥设备-旋翼式强制流态化刮壁式干燥机(以下简称旋翼式刮壁干燥机)逐渐在煤泥干燥领域进入大家的视线。 煤泥干燥机的干燥原理 煤泥滤饼进入干燥机时,并非是单独的颗粒,而是不同大小的团聚体,在某种程度上,煤泥滤饼团聚体与固体相似,区别在于固体干燥决定于扩散,而煤泥滤饼团聚体的干燥取决于毛细管力。煤泥滤饼中的水分主要包括:润湿水、空隙水和毛细管水。其中润湿水是水和煤泥的机械混合,极易蒸发,随后被蒸发的是空隙水。随着水分的不断汽化,水界面层将退到煤泥表面的毛细管中,形成弯月形液面,这种液面有向内推移的趋势,当进至毛细管最狭窄部分-峰腰时,毛细管力大大地超过维持该敞露表面所需的压力,峰腰因此瓦解,由毛细管力引起的颗粒间的粘着力随即被破坏,颗粒松散开,并使新的湿表面裸露出来,而与干燥介质接触。如此反复,直至所有颗粒被解离而不为粘着力所连接为止,从而完成整个干燥过程。 旋翼式刮壁干燥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旋翼式刮壁干燥机是针对市政污泥、生物菌丝体及化工污泥等高含水、高粘度、强热固聚性的特点, 立足于提高干化设备工作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而研究开发出来的。 旋翼式刮壁干燥机技术特点 旋翼式刮壁干燥机在抛掷过程中, 破解了污泥的粘度和加热后的固聚性, 可使污泥在干燥机腔内充分弥散, 以强化污泥与热风的换热效果, 提高污泥传热效率, 缩短了污泥传质时间, 使污泥在干燥机内停留时间短, 热交换效率高, 处理量加大。与传统干燥机贴壁式热交换相比, 该机脱水效率大大提高, 但干燥成本却降低了。对抛掷后的污泥贴壁现象, 可采用刮壁干燥机内壁清扫器,即可将粘壁及时刮下。 旋翼式刮壁干燥机实际应用 (1) 设备处理能力与腔室隔板规律。干燥机内分为三个腔室, 每个腔室之间有隔板, 其控制着热风与煤泥的向前运动通道与运动的时间, 隔板高则运动通道曲折, 运动时间长, 处理量低, 易过干燥; 隔板低则运动通道较平缓, 运动时间短, 虽处理量较大, 但产品水分大。因此, 合适的隔板高度(距旋翼主轴主线 700~ 800mm) 是保持产量与质量平衡的关键。 (2) 干燥机内温度与煤泥给入之间的规律。由于干燥机是钢构件, 必须控制好其进风温度以及煤泥的给入量。温度过高而煤泥给入量小时, 产品易过干燥, 长时间的高温将会导致干燥机的内部结构变形, 产生故障; 温度过低而煤泥给入量大时,则会产生 ( 闷轴 ) 的事故。因此, 进风温度宜保持在 600~ 800% 之间, 煤泥给入量宜保持在 24~36t/h (湿量, 含水率 42 % ) 之间。 (3) 热风炉内燃煤厚度与热风炉出口温度之间的规律。若燃煤厚度高, 则鼓风机吹不透, 不能在热风炉内充分燃烧, 既不能提高出口温度, 还可造成燃煤的浪费; 若燃煤厚度低, 则燃烧强度不足,不能形成稳定、持续热风, 影响其工作效果。因此, 热风炉内燃煤厚度宜保持在 100~ 120mm, 从而保证其工作效果。 旋翼式刮壁干燥机是煤泥干燥的一项新技术,其独特的干燥特性为煤炭企业煤泥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降低煤泥水分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煤泥干燥机对煤泥进行深度脱水(干燥)处理,相应地提高了煤炭企业的效益。 在煤泥干燥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如何降低污泥烘干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对于污泥烘干机大家已经是非常的熟悉了,因为现在国家对于环保的监控非常的严格,所以对于城市的干净整洁人们尤其的重视,而污泥的烘干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所以人们对污泥烘干机还是非常的关注,污泥烘干机作为一种大型机械设备需要我们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那热风循环烘箱主要技术参数及有关说明: 1、加热热源蒸汽、电、远红外,电蒸汽两面用,供用户选择。 2、使用温度:蒸汽加热50~140℃,最高达150℃。 3、用电、远红外温度50~300℃。 4、常用蒸汽压力0.2~0.8Mpa1500型离心喷雾调试现场 农药干燥机是一种新颖卧式间歇式真空耙式干燥农药干燥机,湿物料经传导蒸发,带有刮板搅拌器不断热面上的物料,并在容器内推移形成循环流,水份蒸发后由真空泵抽出。 农药干燥机适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的粉、粒状且流动性较好的物料干燥。应采用直联齿轮传动,封闭结构,真空罩为金属烧结网制作国内制造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的厂商很多,但总体设计和制造水平相对较低,对这一经典实用设备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更谈不上对此类产品的优化组合。然而,造成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发展缓慢的真正原因是没能结合理论去研究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的性能与应用。笔者以真空干燥理论为依据,对国内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的提高作必要的思考 |
· 相关行业产品:
· 最新行业资讯:
· 郑重声明:
1、本站文章均从网络搜集转载,意在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也无法对其真实性进行考证、负责。
2、如转载内容牵涉到作品版权问题,并非出于本站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以更正。
3、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自http://www.drying.net.cn/,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