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代干燥设备开始使用的是间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机。19世纪中叶是洞道式干燥机开始出现的时候,洞道式干燥机的使用标志着干燥设备由间歇操作向连续操作方向的发展。回转圆筒干燥机则较好地实现了颗粒物料的搅动,干燥设备的干燥能力和强度得以提高。一些行业则分别发展了适应本行业要求的连续操作干燥设备,如纺织、造纸行业的滚筒干燥机,使得干燥机行业开始高速发展。 20世纪初期,乳品生产开始应用喷雾干燥机,为大规模干燥液态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代开始,随着流化技术的发展,高强度、高生产率的沸腾床和气流式干燥机相继出现。而冷冻升华、辐射和介电式干燥机则为满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开始发展了远红外和微波干燥机。干燥设备的科技含量显出主导作用,干燥机的发展更趋向于高品质、低能耗、环保型的产品结构。 2004年以来,受全国化工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带动,干燥设备市场形势稳中看好,生产企业普遍获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目前干燥设备服务化工行业的显著特点是技术含量的作用日益突出。这与过去销售产品主要靠价格竞争已有很大不同。其中,一些干燥设备技术含量高,注重发展新品的厂家,效益日渐提升;相反,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新品和新技术开发能力弱的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市场反应显示,化工行业期待干燥设备制造业按照高品质、低能耗、环保型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应用研发的基础。在技术方面,加强自动化、测试、制造工艺和材料材质外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应用研发方面,既要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注重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开发,又要注重传统工艺和传统应用领域的革新和创新。 我国干燥设备行业从形成、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已经走过了20多年历程。近年来,在我国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这无疑给干燥设备行业带来非常好的机遇。我国现在已生产的干燥设备品种日益增加,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产品水平及质量正在迅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从产品种类来讲,1982年,我国只能生产制造各类干燥设备6万种。到2002年,我国可以生产制造各类干燥设备50万种,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常规干燥设备以及国际市场需要的主要干燥设备,我国基本都能自己制造。这表明我国干燥设备以进口为主的历史已经结束。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除了产品种类的丰富,我国的干燥设备行业还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目前我国共有干燥设备生产厂家近400家,每年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在20亿元左右。从地域分布上看,东部地区生产企业多,中西部地区企业少;尤以江、浙、沪三地企业较为集中,这几个地区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半数以上。 除了企业数量的发展,科研院所对干燥行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了干燥技术专业课,十几个院所有专业研究机构,每年都培养出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干燥行业技术专家、教授、学者及企业技术人才。我国在干燥技术理论研究,干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开发、应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一些从事干燥技术研究、干燥设备生产与干燥设备开发应用的企业,近年来生产的各种干燥机,特别是高效节能的高精尖产品不断问世。 同时我国干燥设备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不仅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饲料、除尘、筛分、灭菌、淀粉、食品、制药、建材、粮食、种子、制粒、蒸发浓缩等领域,并逐渐向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领域扩展,产品技术也进一步向节能型、无污染、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产品可替代进口设备,有一些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就拿医药行业的干燥设备来说,制药干燥设备不仅要满足化工设备强度、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运转可靠性等要求,还要从结构考虑可拆卸,易清洗,无死角,避免污染物渗入。设计时要消除难以清洗和检查的部位,采用可靠的密封。制造时设备内壁光洁度高,不存在凹陷结构,所有转角要圆滑过渡。一台合格的干燥设备,不仅要满足干燥操作要求,还要满足GMP(药品卫生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具备原位清洗(CIP)和原位灭菌(SIP)的功能,使设备不需要移动和拆卸即可进行有效清洗及清洗后灭菌。 目前,我国干燥设备行业已经开始进入较成熟的发展阶段,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各个领域用户的实际需要,而在价格上只有国外相同产品的1/3,这使我国干燥设备在市场竞争中比进口设备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干燥设备体积较大,大多数还涉及现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因此对国内用户而言,选用国产设备较选用进口设备更方便。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我国旋转式制粒机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旋转式制粒机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提高市场竞
|
· 相关行业产品:
· 最新行业资讯:
· 郑重声明:
1、本站文章均从网络搜集转载,意在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也无法对其真实性进行考证、负责。
2、如转载内容牵涉到作品版权问题,并非出于本站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以更正。
3、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自http://www.drying.net.cn/,谢谢合作!
|